到客家人聚居区旅游,除了爱上当地美食,围屋这种建筑形式也总是引人注目,它的存在带有一定的神秘性。
江西龙南被誉为“世界围屋之都”,这里的围屋数量多达376座,它们的规模和造型迵异,难得的是不少历经上百年,甚至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,令人大感好奇。
曾经问过读建筑学的朋友,他说围屋建筑充分考虑平衡力学,墙体之间互相牵引,这是这类建筑能够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。
龙南有座渔仔潭围,又名“客家酒堡”,距离市区大约十公里,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,它依山傍水,环境优雅,是龙南山水格局保留得较为完好的百年古围屋。
围屋建筑体现了客家人聚众而居的特点,这些古围除了居住功能,还同时兼顾防卫功能,它们的外形看起来就像巨大的碉堡,只要把大门一关便和外界隔绝,里面的人可以随时了解外面的情况,外面的人却无法了解里面的情况,如果不巧有外人进入“古堡”,威胁当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,只需把大门一关,便可以集中反击,潜入者很难逃脱。
渔仔潭围占地面积2475平方米,共有三层,房间多达126间,另外建有炮楼四座,围墙的四周布满枪眼,这种设计在赣南客家围屋、广东客家围屋和福建闽西客家土楼中很常见,目的是防御土匪、敌人的侵扰。
客家人的先祖多是中原士大夫贵族,他们逃难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来到山区隐居,对生命财产的安全非常重视,毕竟越是偏僻的地方,出现山贼、土匪的几率越大,除此之外,防范外村人的侵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时至今日,这种防范已没有太大必要,但相关故事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据当地人讲,渔仔潭围内常年储藏粮食和酒,如遇险情,当地人最多可以居住在围内三个月而不用担心粮食问题。
走进古围,一片寂静,看情形已经没有人居住,但整体上保护得很好。这个古围此前知名度虽然不高,但偶尔还是有游客专程前来探访,我们去游玩的时候碰巧当地举办喜庆活动,围外的氛围感觉就像过大年。
每逢喜庆日子,当地客家人总是会通过打糍粑、制作米酒等形式欢迎八方来客,最有特色的是当地的杨村古酿。
杨村古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制作过程非常复杂,我们有幸在现场喝到热腾腾的新鲜米酒。
杨村古酿入口甘醇,香中带甜,下腹后口腔仍留有余香,重要的是酒不烈,不易上头,小尝怡情,适合三两好友一边聊天一边喝,或者和亲人共饮。
贵客光临,热情的客家人总是会端起酒碗,用真诚的心,豪迈的曲调唱起敬酒歌,情意在歌声里,也在酒里。
这次旅行,有幸遇到非遗传人,共举酒碗,共品古酿,旅程圆满了。
旅游贴士:自驾车比较方便,可提前定位渔仔潭围,跟随导航提示行驶即可到达。
建议游览时间:半小时到一小时。